形态描述
标本采集地 江苏南京;四川成都锦江;贵州江口和铜仁;湖南吉首;江西九江城门湖;河南新乡和信阳;河北白洋淀;北京昌平和平谷;湖北武昌东湖和洪湖;山东济南黑虎泉;广西兴安湘漓分派;浙江鄞县;福建漳州从河蚌外套腔中得到。
形态 体长8—20mm,最大体宽2.5—4.0mm,尾吸盘直径1.9—2.8mm。体细长,呈棍棒形。头部膨大,颈部狭窄,体后半部宽阔。背部隆起,腹面平坦。体背的两侧有6道纵行的栗色斑纹并有横格连成格状花纹。尾吸盘上的斑纹呈辐射状。身体共计72环,节Ⅰ及节ⅩⅩⅤ—ⅩⅩⅦ各一环;节Ⅱ、Ⅲ及节ⅩⅩⅣ—ⅩⅩⅤ各2环;节Ⅳ—ⅩⅩⅣ为完全体节,各有3个相等的环。口孔在前吸盘中心稍前处。头部背中有2对眼,前对特别小,在第3环上;后对大,在第5环前缘。雄生殖孔在节Ⅺ/Ⅻ间,即第29/30环沟上;雌生殖孔在节Ⅻa2/a3环之间,即31/32环沟上,两孔相隔两环。肛门在节ⅩⅩⅦ上,即最后一环的背中。本种在外形上颇易与缘拟扁蛭Hemiclepsis margznata相混淆,但内部结构全然不同。
口内有管状吻,平时收缩在食道内。当体内充满吸食的血液时,可见7对膨大的嗉囊盲囊占据了身体的四分之三,其外侧多分叶。第一对嗉囊盲囊较长,占据节Ⅻ—ⅩⅢ并向前伸至Ⅺ的后半;第2至6对各占一体节,各盲囊的外侧又可分为3叶;最后一对盲囊最长,从节ⅪⅩ向后伸至节ⅩⅩⅢ,其外侧部分又分裂成4对具许多小叶的侧囊。肠盲囊4对,位于节ⅩⅩ—ⅩⅫ之间,呈棒形,在末对嗉囊盲囊下向两侧伸展。雄性生殖器官具6对位于节ⅩⅢ—ⅪⅩ各对嗉囊盲囊之间的精巢。输精管向前伸至第34环并膨大成贮精囊,再连接前面的射精管。最后在Ⅺ/ⅩⅡ之间形成精管膨腔,经雄孔由此开口向外。雌生殖系统具有一对可达节ⅩⅣ的卵巢,两输卵管在节Ⅻ腹中会合后开口向外。
形态 体长8—20mm,最大体宽2.5—4.0mm,尾吸盘直径1.9—2.8mm。体细长,呈棍棒形。头部膨大,颈部狭窄,体后半部宽阔。背部隆起,腹面平坦。体背的两侧有6道纵行的栗色斑纹并有横格连成格状花纹。尾吸盘上的斑纹呈辐射状。身体共计72环,节Ⅰ及节ⅩⅩⅤ—ⅩⅩⅦ各一环;节Ⅱ、Ⅲ及节ⅩⅩⅣ—ⅩⅩⅤ各2环;节Ⅳ—ⅩⅩⅣ为完全体节,各有3个相等的环。口孔在前吸盘中心稍前处。头部背中有2对眼,前对特别小,在第3环上;后对大,在第5环前缘。雄生殖孔在节Ⅺ/Ⅻ间,即第29/30环沟上;雌生殖孔在节Ⅻa2/a3环之间,即31/32环沟上,两孔相隔两环。肛门在节ⅩⅩⅦ上,即最后一环的背中。本种在外形上颇易与缘拟扁蛭Hemiclepsis margznata相混淆,但内部结构全然不同。
口内有管状吻,平时收缩在食道内。当体内充满吸食的血液时,可见7对膨大的嗉囊盲囊占据了身体的四分之三,其外侧多分叶。第一对嗉囊盲囊较长,占据节Ⅻ—ⅩⅢ并向前伸至Ⅺ的后半;第2至6对各占一体节,各盲囊的外侧又可分为3叶;最后一对盲囊最长,从节ⅪⅩ向后伸至节ⅩⅩⅢ,其外侧部分又分裂成4对具许多小叶的侧囊。肠盲囊4对,位于节ⅩⅩ—ⅩⅫ之间,呈棒形,在末对嗉囊盲囊下向两侧伸展。雄性生殖器官具6对位于节ⅩⅢ—ⅪⅩ各对嗉囊盲囊之间的精巢。输精管向前伸至第34环并膨大成贮精囊,再连接前面的射精管。最后在Ⅺ/ⅩⅡ之间形成精管膨腔,经雄孔由此开口向外。雌生殖系统具有一对可达节ⅩⅣ的卵巢,两输卵管在节Ⅻ腹中会合后开口向外。
鉴别特征
鉴征 体细长,呈棍棒形。头部膨大,颈部狭窄。背面有6道栗色纵纹。两对眼,前小后大。雄生殖孔在第29/30环沟上,雌生殖孔在第31/32环沟上。嗉囊具有7对侧盲囊,多分叶。
生物学
生态 本种为我国习见的种类,生活在池沼、河川的石块或水草上,但通常寄生在背角无齿蚌 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 (Lea)以及圆顶珠蚌 Unio douglasiae (Gray)等的外套腔内,一个蚌有时多达20多个蛭寄生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背角无齿蚌的肉可供食用,是我国许多地区市场销售及外贸出口的食用淡水蚌的主要品种之一。由于蚌体内水蛭的寄生,使销售和出口都受到影响。此蚌亦可作为淡水育珠的蚌,由于蚌体外套腔内水蛭的寄生,也会影响珍珠的培育。圆顶珠蚌亦是一种食用蚌,因水蛭寄生同样使销售受到影响。